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 |
高端路由器设计需要考虑的数据缓冲器问题
迅速增加的数据、语音和视频流量进入城域网(MAN)后,服务于这些应用的路由器必须能将多路的1 Gbps数据流汇聚成高达40 Gbps带宽的数据流.为了保持线速性能,系统必须在出口端提供等于或高于进入传输速率的信息包处理能力,或者对信息包进行备份,这时缓冲就变得至关重要。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优势 高性能城域边缘网路由器设计的存储器密度也会影响 FPGA 的性能。为了充分发挥性能,设计师很自然地优先选择内嵌的数据缓冲器。所以,许多设计师选择采用更高密度的 FPGA 来满足大型数据缓冲器的存储需求。 然而,采用这种策略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当设计师在 FPGA 中使用大量存储器时,一些存储器将会进一步远离I/O和逻辑门。这种存储资源在芯片内的分散将导致内部写脉冲随线长而变化,并延长建立时间。在一些应用中,FPGA 中大型存储阵列的使用可降低高达40%的芯片内部速度。 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选择更小和成本更低的 FPGA实现控制逻辑,并采用外部分立存储器来支持。设计师会采用外部SRAM来增强 FPGA 的存储能力。FPGA供应商可提供预定义模块,设计师可将其集成到 FPGA 中,用以进行外部存储器管理。这种方法有助于设计师使用更小和更便宜的 FPGA。 但是,由于FPGA架构固有的 I/O 局限性,这种方法为设计带来了延时。在采用 FPGA 和外部存储器的设计中,数据通过 FPGA 中比较慢的可编程门进入缓冲器,然后子系统必须为控制器分配一个地址,并将数据转移到外部存储器。接下来,系统必须分配一个地址并把数据拖到外部存储器中。这两个操作必须通过 FPGA 中比较慢的可编程 I/O门进行。最后,数据必须从 FPGA 发送到系统中,并再次经过 FPGA 可编程门。假设在 FPGA 和外部存储器中进行大量的存取,该子系统需要 8 个时钟周期来处理每个数据字节。 理想的选择 分立缓冲器件制造商可以提供多达128个队列以全线速区分并对数据进行优先级排序的FIFO。这些器件可提供高达 10 Mb的存储密度,并利用高达 166 MHz 的 DDR 支持超过 10 Gbps的运行速度。这些产品配置了 x40 位数据总线,可提供13.3 Gbps的高数据吞吐量,并可支持下一代高吞吐量平台的服务质量(QoS)需求。 比较FPGA 和其他替代解决方案,简单对比数据手册已经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FPGA 的易于编程特性有助于模块化数据手册,每段的数据通道部分都需要进行确认、评估和添加,以确定合成电路的时序。为了实现这一点,FPGA 制造商可为 FPGA 的设计和编程提供软件。这种设计软件可鉴别设计并评估电路,提供性能时序参数。供应商丰富的经验和他们各自的软件包可提供非常精确的模型。在评估这些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工程师可使用 XILINX ISE 和 Altera Quartus II 设计软件。他们可以使用这些软件工具对 FPGA 进行配置,以执行 FIFO 存储功能,并利用设计软件提供的合成模型来模拟实际电路。使用 XILINX 的 LogicCore 和 Altera 的 MegaWizard 可产生 FIFO 单元。这些工具可提供优化性能的设计实现。该实验可在各种尺寸的器件和存储器配置上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基于后布局和走线时序。 在决定采用现成的 FIFO 或可编程逻辑器件建立一个数据缓冲器子系统之前,工程师应该考虑到该决定对其设计复杂性的影响。低密度的情况下,把 FIFO 和控制逻辑集成到一个 IC中,可提供一种更为简单的电路板设计。随着缓冲器尺寸超过256K的密度,而且成本促使其采用外部SRAM来补充 FPGA,标准的 FIFO 可提供更为简单的方法。随着设计者对系统的升级转向更高的存储密度,这种方法也具有优势。例如,大多数 FIFO 都是引脚兼容的产品,密度范围在 0.5 Mb~18 Mb 之间。使设计师简单更换一个元件,即可迅速而容易地增强其系统能力。在基于 FPGA 的配置中,设计师通常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重新编译器件,或对一个新的、更高密度的 FPGA 进行设计和编程。 异步设计中的时钟同步也是一个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大多数路由器环境中,进入系统的传输线路与主系统时钟会在不同的时钟域中运行。设计师必须连接不同宽度的总线。路由器设计师面临的一个常见的挑战就是如何使用数据缓冲器使这些全异时钟同步,并复用16 位和 32 位或 32 位和 64 位之间的数据,以确保整个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 设计师使用基于FPGA的方法调整他们的逻辑以实现上述目标。然而在一般情况下,该工作需要丰富的电路设计专业知识以及模拟和测试这些电路的时间。相比之下,许多高性能 FIFO 提供的嵌入式总线匹配能力可自动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器件可提供多总线宽度和端口可选的总线宽度匹配,有助于出口线路和入口线路之间的无缝连接。这些器件也具备独立的读写时钟,可使设计者实现不同时钟域之间的频率匹配。 面积和成本 在设计缓冲器时,器件成本和板卡空间也是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分析FIFO和FPGA 中存储器相关的单位比特成本,可以看出两种技术中的存储器成本在达到256K之前保持在非常相似的水平(见图3)。然而,FIFO 中的单位比特成本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稳定下降的,但是 FPGA 中存储器成本的增速很快。密度为 1 Mb 以上的 FPGA 存储器就变得过于昂贵了。 封装面积和引脚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在低密度情况下,把缓冲器集成到单个 FPGA中可以实现更紧凑的引脚布局。然而,随着 FPGA密度和引脚数量的增加,这种折衷的效果并不明显。用大型的 8 M 门 FPGA 实现数据缓冲器需要设计师在电路板上焊接一个 1152 引脚 的 BGA,另一方面,不论存储器密度如何,采用比较简单的 256 引脚 BGA封装的FIFO即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结语 随着数据速率的持续上升,数据缓冲器设计将在优化网络性能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分析所有的设计选择,并利用现成的分立器件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独特性能,设计师可以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构建高性能的解决方案。
|